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2 年 7 月 12 日

《麻將》幾乎是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原班人馬重現在90年代,少年長大了,身處台北的繁華和燈紅酒綠,小公園冰果室純樸唱著貓王艾維斯(Elvis Presley)代換成Hard Rock餐廳牆上掛著Prince,偶爾背景傳來張雨生與張惠妹對唱之「我最深愛的人傷我卻是最深」,只是2022書寫的當下,導演楊德昌、鬼才Prince、音樂人張雨生都已離去,當年流行的Hard Rock餐廳成為某種老派代名詞般也消失於台北地景。
忽然理解紀錄的重要性,那些影像證明其存在過,空虛枉然消費的青春。
而張國柱依舊是那個兩極的父親,兒子紅魚如同小四,看似有所不同又承襲了父親的思維血脈,動腦筋不能動感情,以諷刺稱讚指桑罵槐著「你還是這個不要臉的國家最不要臉的騙子」。
誰不是騙子呢?就算不被騙也要騙自己,自欺欺人。唯一沒有變的是CCR / ㄈㄈ尺文化,潛在的掏金、騙感情一代接一代。

我自己最喜歡的片段則是綸綸老被人吼倒楣至極的一天、最後靈光乍現的領悟:「你吼我是因為你需要我」,對小活佛是如此,進而理解那個法國女孩實際上是需要綸綸的。
這實在是太高深的心理學了,對照《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張父被釋放後,某日談論起汪狗對張母大吼的片段,事後張父跟隨在痛哭失聲的張母身後,告解般地訴說自己只剩下妻子與孩子了,這道理通透。
楊導演的電影總是冷冽冷眼直入要害,荒誕中又不失寫實,有時聽不習慣那不像是台詞的對白,但觀影之後的餘韻悵然在心中,對,承認吧~
「你不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
距離發行的1996年,相隔27年將在2023年重新修復上映,我害怕的是台北的不變,已腐朽毀壞被精確預言。
5月25日上午國家影視聽中心、臺北市立美術館、與彭鎧立女士共同簽署「楊德昌回顧展暨《#獨立時代》、《#麻將》數位修復合約」,預計於明年7月中旬以「影展X文物」大型藝術跨域展覽形式,完整放映楊德昌導演全部作品,並精選從未公開的珍貴文物展出。
➡ 看詳細報導
∣ 延伸閱讀 ∣
➡ 楊德昌經典「新台北三部曲」之一:獨立時代(Edward Yang/A Confucian Confusion)
➡ 楊德昌經典「新台北三部曲」之三:一一 (Edward Yang/A one and A two)
主題曲我個人到現在還是聽不太習慣
鄭智化、吳念真 《拉客 》(麻將電影原聲帶)官方MV (Official Music Video)
楊德昌導演電影年表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1982年《光陰的故事》(In Our Time) 第二段『指望』(Desires/Expectation)
- 1983年《海灘的一天》(That Day, on the Beach) (與吳念真合作)
- 1985年《青梅竹馬》(Taipei Story)(與朱天文、侯孝賢合作)
- 1986年《恐怖份子》(Terrorizers)(與小野合作)
- 1991年《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 (與閻鴻亞合作)
- 1994年《獨立時代》(A Confucian Confusion)
- 1996年《麻將》(Mahjong)
- 2000年《一一》(Yi Yi / A One and A Two)
感謝閱覽!若您願意額外點讚鼓勵(至多5讚),那就真的太圓滿了~ 😉
∣ Google ∣ FB ∣ Twitter ∣ APPLE ID ∣ 皆可登入/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