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2 年 7 月 12 日

#致消失的第一家星期五的餐廳
#敦化北路長春路
這幾年每次看完國片就想再看一次楊德昌的電影(任何一部),譬如「我的少女時代」帶大家回到1994,然後我又重看了一次1994上映的「獨立時代」,當時不覺得特別,現在卻很喜歡。
懷念那時候的台北。人啊、景啊、夢想啊那些… 有點苦悶矛盾,但又很有希望前衛,好像隨時可以打破什麼,最重要的是不知何謂恐懼。
每重看一次都有不同領悟,別於2000年的「一一」與家庭親情的深深羈絆,1994年的「獨立時代」針對個別人生有著不同描述,人生路途隨時在變,每個人的型態與挑戰如此不同,交會、分離、再也不見,特別在職場上,光怪陸離、緣起緣滅、人情虛實…等等,那個都會感濃厚的年代,廣告業還是神秘又時髦的精品職業,周邊就像隨時有日系city pop襯樂。



偶爾我覺得楊德昌的電影好殘酷,「獨立時代」和「一一」都安排了一個好女孩謹守本分就被說過度討好沒個性、無端被厭惡或捨棄,如今看來又覺得是否是被誤會的綠茶婊?抑或是討論酸民文化?也或者那就是真實描繪有些女子就是為了某種形象而活…(此時忽然想起東京女子圖鑒…)
「換句話說,像妳這樣天真、活潑、可愛、溫柔、文雅,裝得出來的。」
你想想看吧。
★ 年輕貌美有期限
★ 如果連這也沒有那請妳覺悟好嗎
轉眼2022年,一個中年女子在淡淡人間四月天思念1994年的電影及其當時的台北時空,思念曾經有的少女時代,並且好奇相隔28年後,現在誰還去Friday’s喝咖啡?

5月25日上午國家影視聽中心、臺北市立美術館、與彭鎧立女士共同簽署「楊德昌回顧展暨《#獨立時代》、《#麻將》數位修復合約」,預計於明年7月中旬以「影展X文物」大型藝術跨域展覽形式,完整放映楊德昌導演全部作品,並精選從未公開的珍貴文物展出。
➡ 看詳細報導
∣ 延伸閱讀 ∣
➡ 楊德昌經典「新台北三部曲」之二:麻將 (Edward Yang/Mahjong)
➡ 楊德昌經典「新台北三部曲」之三:一一 (Edward Yang/A one and A two)
楊德昌導演電影年表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1982年《光陰的故事》(In Our Time) 第二段『指望』(Desires/Expectation)
- 1983年《海灘的一天》(That Day, on the Beach) (與吳念真合作)
- 1985年《青梅竹馬》(Taipei Story)(與朱天文、侯孝賢合作)
- 1986年《恐怖份子》(Terrorizers)(與小野合作)
- 1991年《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 (與閻鴻亞合作)
- 1994年《獨立時代》(A Confucian Confusion)
- 1996年《麻將》(Mahjong)
- 2000年《一一》(Yi Yi / A One and A Two)
感謝閱覽!若您願意額外點讚鼓勵(至多5讚),那就真的太圓滿了~ 😉
∣ Google ∣ FB ∣ Twitter ∣ APPLE ID ∣ 皆可登入/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