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3 年 9 月 3 日
#致消失的第一家星期五的餐廳
#敦化北路長春路
這幾年每次看完國片就想再看一次楊德昌的電影(任何一部),譬如「我的少女時代」帶大家回到1994,然後我又重看了一次1994上映的「獨立時代」,當時不覺得特別,現在卻很喜歡。
懷念那時候的台北。人啊、景啊、夢想啊那些… 有點苦悶矛盾,但又很有希望前衛,好像隨時可以打破什麼,最重要的是不知何謂恐懼。
每重看一次都有不同領悟,別於2000年的「一一」與家庭親情的深深羈絆,1994年的「獨立時代」針對個別人生有著不同描述,人生路途隨時在變,每個人的型態與挑戰如此不同,交會、分離、再也不見,特別在職場上,光怪陸離、緣起緣滅、人情虛實…等等,那個都會感濃厚的年代,廣告業還是神秘又時髦的精品職業,周邊就像隨時有日系city pop襯樂。
偶爾我覺得楊德昌的電影好殘酷,「獨立時代」和「一一」都安排了一個好女孩謹守本分就被說過度討好沒個性、無端被厭惡或捨棄,如今看來又覺得是否是被誤會的綠茶婊?抑或是討論酸民文化?也或者那就是真實描繪有些女子就是為了某種形象而活…(此時忽然想起東京女子圖鑒…)
「換句話說,像妳這樣天真、活潑、可愛、溫柔、文雅,裝得出來的。」
你想想看吧。
★ 年輕貌美有期限
★ 如果連這也沒有那請妳覺悟好嗎
轉眼2022年,一個中年女子在淡淡人間四月天思念1994年的電影及其當時的台北時空,思念曾經有的少女時代,並且好奇相隔28年後,現在誰還去Friday’s喝咖啡?
「一一重構:楊德昌」回顧展
展覽由臺北市立美術館與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共同主辦,王俊傑館長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孫松榮教授共同擔任策展人,歷經三年時間由團隊整理與研究楊德昌導演遺留下來各式手稿、文件與檔案,一方面透過七個轉化楊氏創作核心題旨的主題展間,體現這位臺灣導演獨樹一幟的美學精神;另一方面,則結合已故導演彌足珍貴的文物檔案,首次公布於眾。( 文字取自北美館官網 )
時間:2023 年 7 月 22 日(六)至 10 月 22 日(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週一休館),17:00後免費參觀
➡ 弦外之音∣楊德昌回顧展:北美館再見經典一一重構(A One and A Two: Edward Yang Retrospective)
∣ 延伸閱讀 ∣
➡ 楊德昌經典「新台北三部曲」之二:麻將 (Edward Yang/Mahjong)
➡ 楊德昌經典「新台北三部曲」之三:一一 (Edward Yang/A one and A two)
楊德昌導演電影年表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1982年《光陰的故事》(In Our Time) 第二段『指望』(Desires/Expectation)
- 1983年《海灘的一天》(That Day, on the Beach) (與吳念真合作)
- 1985年《青梅竹馬》(Taipei Story)(與朱天文、侯孝賢合作)
- 1986年《恐怖份子》(Terrorizers)(與小野合作)
- 1991年《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 (與閻鴻亞合作)
- 1994年《獨立時代》(A Confucian Confusion)
- 1996年《麻將》(Mahjong)
- 2000年《一一》(Yi Yi / A One and A Two)
感謝閱覽!若您願意額外點讚鼓勵(至多5讚),那就真的太圓滿了~ 😉
∣ Google ∣ FB ∣ Twitter ∣ APPLE ID ∣ 皆可登入/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