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3 年 9 月 3 日
[FB舊文] 上次編輯2016年11月11日
「帶種的,狂嘛」
「你很狂嘛」
25年後驚見當今網路流行用語。
總算趕在下檔前去電影院坐四小時。
從前看台灣新浪潮也覺得漆黑大於光亮,多年後再看則覺得相反。
很難不同時聯想結束在90年代的「麻將」、始於2000的「一一」,幾乎是「少年」的原班人馬,同樣有個北一女的學生,牯嶺街書報攤則更替為誠品書店。
橫空出世的經典感無人能出其右,驚人縝密的佈局好像進電影院看「教父」第一集修復。
揮之不去的苦悶徬徨時代氛圍,遁入音樂烏托邦理解成一種出口,貓王艾維斯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存在,既是時代象徵又是另類寄望,猶如一道希望之光,A Brighter Summer Day,那也是我對西方世界最初最模糊甜蜜的想像。
孤臣無力可回天,真的已過了經常影展致勝的年代:畫面愈來愈漂亮、內容愈來愈空虛,結果愈來愈失去自己。
Tell me, dear 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 第53屆金馬獎典禮花絮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25週年再聚首
「一一重構:楊德昌」回顧展
展覽由臺北市立美術館與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共同主辦,王俊傑館長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孫松榮教授共同擔任策展人,歷經三年時間由團隊整理與研究楊德昌導演遺留下來各式手稿、文件與檔案,一方面透過七個轉化楊氏創作核心題旨的主題展間,體現這位臺灣導演獨樹一幟的美學精神;另一方面,則結合已故導演彌足珍貴的文物檔案,首次公布於眾。( 文字取自北美館官網 )
時間:2023 年 7 月 22 日(六)至 10 月 22 日(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週一休館),17:00後免費參觀
➡ 弦外之音∣楊德昌回顧展:北美館再見經典一一重構(A One and A Two: Edward Yang Retrospective)
∣ 延伸閱讀 ∣
∣ 延伸閱讀 ∣
➡ 楊德昌經典「新台北三部曲」之一:獨立時代(Edward Yang/A Confucian Confusion)
➡ 楊德昌經典「新台北三部曲」之二:麻將 (Edward Yang/Mahjong)
➡ 楊德昌經典「新台北三部曲」之三:一一 (Edward Yang/A one and A two)
楊德昌導演電影年表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1982年《光陰的故事》(In Our Time) 第二段『指望』(Desires/Expectation)
- 1983年《海灘的一天》(That Day, on the Beach) (與吳念真合作)
- 1985年《青梅竹馬》(Taipei Story)(與朱天文、侯孝賢合作)
- 1986年《恐怖份子》(Terrorizers)(與小野合作)
- 1991年《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 (與閻鴻亞合作)
- 1994年《獨立時代》(A Confucian Confusion)
- 1996年《麻將》(Mahjong)
- 2000年《一一》(Yi Yi / A One and A Two)
感謝閱覽!若您願意額外點讚鼓勵(至多5讚),那就真的太圓滿了~ 😉
∣ Google ∣ FB ∣ Twitter ∣ APPLE ID ∣ 皆可登入/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