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2 年 1 月 7 日

每當有關Google這種大企業的故事,總是很吸引人,實際上這是個關於新創公司 Keyhole 被Google收購的故事,和幾年前全球爆紅的「精靈寶可夢GO」也有關係。
本來以為厚厚一本很難閱讀,但沒想到其實是鉅細靡遺的創業心路歷程,比起一般純談商業案例解析的書籍,多了內在感性的描述,這部分覺得很動人。
💡 好書購買
➡ 博客來
➡ 金石堂
➡ 樂天電子書
一切從Keyhole的地圖軟體開始
Google地圖這個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應用程式之一,源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團隊Keyhole,Google看準Keyhole這個新創地圖公司所發展的Earth Viewer軟體潛力,將其收購,除了Keyhole,在此之前和之後,Google一路大膽押注能夠整理全世界地理訊息的非凡產品,透過併購,吸引創意精英,打造Google地圖及Google地球,將它們免費送給所有人。
本書作者比爾.基爾迪參與其中,在前期Keyhole創業時代、和後期Google併購時代,皆擔任行銷經理,他以個人視角娓娓道來這場始於1999年的地圖革命,不只改變了人類找路的方式,還為正在繼續改寫歷史的無數科技創新產品打下最堅固的基礎,讓人類的夢想在未來繼續無限延伸……

節錄部分欣賞和值得參考之處,融合心得分享:
靈魂人物『約翰.漢克』﹘創造出不可能,革命的起點
約翰.漢克是誰?聽起來有點陌生的名字,他開發的Earth Viewer地景軟體讓Google創辦人謝爾蓋打斷會議也要分享、他在Google領導的地圖團隊服務讓賈伯斯寫信要求合作、離開Google後創作出「寶可夢GO」遊戲讓舉世瘋狂,約翰的一夕成名,按玩家們的說法,升等10級花20年,本書可說是約翰.漢克的創業奇幻之旅,撰寫人則是他的創業夥伴、同時也是他的大學同學比爾.基爾迪,故事就從約翰引領Keyhole的29人團隊開始…
💡思考心得 💡
好的產品從好的創意發想開始,不斷累積優化,10年、20年,個人和產品一起往前,融合創新爆發新能量、產生劃時代升等鉅作。
Keyhole曾四處碰壁,但永不放棄﹘創業精神(業務精神)
Earth Viewer地景軟體雖令人驚豔,一開始卻未能讓Keyhole獲取商業上的成功,約翰和比爾不厭其煩奔走各大商展說明會,甚至在化妝品攤位旁邊設攤也要想辦法接觸可能的客戶群,除了他們自己設定的目標客戶,也有他們意想不到客戶,例如:設計高速公路廣告看板的人購買該軟體,用來計算廣告看板的觀看距離,以此調整設計的字體大小。其中有個轉捩點是NVidia的黃仁勳答應Keyhole發行NVidia專屬版本做綑綁銷售,同時也給予產品未來發展的意見(不過要非常後期黃仁勳的意見才得以銜接優化),直到CNN在美伊戰爭報導中採用他們的技術(在報導中打出Keyhole的服務網址),Keyhole才大方光彩,正式以訂閱制服務獲利。
💡思考心得 💡
大客戶大預算固然要爭取,小客戶也是餵養品牌的重要衣食父母,推廣業務推廣品牌規廣產品沒有任何差別,不地毯式的拜訪,不會知道自己的品牌與產品能走多遠、影響多廣,同時客戶的意見就是來自產業的專業反饋,對於產品的優化改進或許一時無法突破,但寶貴意見終有一天派上用場。
Google收購後的時代﹘嶄新企業融入與適應
不光是Keyhole,約翰和他的團隊進入Google大家族之後,才發現Google本身已有開始發展地圖的團隊,而這個團隊也是從外部收購聘用的團隊,約翰從創業領導人的身分,轉換為大企業的一份子,如何融合新團隊,將過去的地景軟體運用大企業的資源再發展,從為產品命名到技術的協調,都是項挑戰,更衝擊的是,對於Google很多人來說,產品收費是陌生概念,創造收入似乎不重要,追求的是「讓使用者快樂」、「用技術改變世界」這一類的目標,賺錢很少被提起。
💡思考心得 💡
從進入整合的組織開始,就沒有區別哪一家,對外就是一致的、未來的,要創造不同以往聲量的媒體,彼此之間要有更多的交流激盪去產生創意、創造更多對使用者(消費者)、服務對象(客戶)最大的效益。注意:此處作者只用賺錢「似乎」不重要,並不代表Google真的不賺錢,也為地圖服務最終巨大的成功(實質收益和難以估算的影響力)製造懸念。
Google文化強調使用者至上﹘促使企業變得更好
Google地圖和Google地球上線後,平均一天30萬~50萬個新使用者,某一天Google地球還被安裝了90多萬次,一夜之間,數百萬人找到他們在世界之中的位置,但令約翰、比爾和Google團隊意識到產品偉大的影響力,則是來自台灣的抗議: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要求修正地圖分界。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日本海、東海…等,技術可以修正,但政治和人為因素複雜,Google修正方式採用使用者所在地看到的版本會有所不同(當然這個做法不會被宣傳)
💡思考心得 💡
產品未上線之前,操兵演練再多次,都無法得知消費者真正的反應以及意想不到或顯而易見的疏失,還有環境乃至國際的問題,這是改善服務/產品的重要動力,也督促思考面向要更全面。
反過來,把Google當肥羊的結果?
Google地圖和Google地球服務需要大量第三方地理數據資料,其中一家供應商Tele Atlas在供需合約中愈發提高價碼,但使用規範卻更加嚴苛,讓產品的進展停滯,這促使Google開始努力繪製自己的世界地圖,後期所有地圖數據資料都是由Google自己建置,沒有使用限制,因此能在行動裝置版的地圖上導入免費的語音導航和轉彎指示功能。(依賴供應商的時候便無法做到)
💡思考心得 💡
其實這還是建構在「讓使用者快樂」的理念,當與之有所衝突的時候,Google採取漸進式的自身產品開發,這也有一點類似自有品牌的開發,當手上的資源多,便不容易受制於人,把情況類比縮小一點,當自我的實力愈強愈豐富,愈不怕外來的變化,反而能激發更多能力。
Google創辦人賴利:『我認為你們應該把目標定得再大一些』
Google地球和Google地圖還在研發階段,某次會議中不斷鑽研討問產品技術問題,讓出身行銷的比爾忍不住發問:「如果讓你們展望一下Keyhole的前景,假設是一年,你希望是獲得1,000萬個使用者還是賺1,000萬美元?」賴利只說:『我認為你們應該把目標定得再大一些』事實上,產品上線第一個月就超越了所有這些可能的期望。Google地圖從一個使用者都沒有,到現在月活躍月戶量達10億。
💡思考心得 💡
Google一路以來違背典型商業原則,但誰說Google不賺錢呢? Google賺得超乎想像得多!前提是先要把產品做得超乎想像得好!眼光放得夠遠、夠有耐心,好的產品不僅單就為其帶來收益,更創造企業品牌價值!
結語
霸業並非一夕促成,20年漫長的發展歷經許多波折,個人的努力、企業的助力、使用者給予的動力,眾多力量集結逐步優化演進,過程中有許多事件,若非作者真實分享,會讓人有電影情節的錯覺,正說明運勢雖不可期、但事在人為,『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本書英文原名為『Never lost again』,如書中所描述,人們因為Google地圖團隊的努力和科技演變,不會再迷路,回望人生的起落,展望未來也能如書名,身心靈不僅不再迷路,也不再失去任何一塊版圖,每一塊版圖都能豐盈飽滿!
有興趣可以買來看看~
💡 好書購買
➡ 博客來
➡ 金石堂
➡ 樂天電子書

作者: 比爾.基爾迪
原文作者: BILL KILDAY
譯者: 夏瑞婷
出版社:日出出版
感謝閱覽!若您願意額外點讚鼓勵(至多5讚),那就真的太圓滿了~ 😉
∣ Google ∣ FB ∣ Twitter ∣ APPLE ID ∣ 皆可登入/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