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2 年 5 月 24 日
我以為我和賈柏斯存在著光年般的距離,在飛到大蘋果的蘋果前之前。
賈柏斯的過世,在2011的十月,猶如深水炸彈,從沉沒的中心點擴散,緩慢地浮現露出魚肚的點點悲傷、或者腐爛、或者真相。當時人們搶購的是傳言中「給賈柏斯」的4S,後期則是討論著iPhone 6 plus,熱度不減。
當時的iPod深得我心
同樣的,相關的傳記、電影、負面說法又再巡演一遍。
即便現在正在使用MacBook Air敲打著鍵盤的我,卻從來不是果粉,iPhone推出前的10年間,我視其狂熱份子為「麥金塔愛好者」,他們經常對一個總是穿著黑毛衣、牛仔褲、配戴金屬細框眼鏡的男子其公開的簡報感到無比興奮,因為電腦使用的知識與常識過於貧乏,我對於男子日後被不斷模仿的簡報模式毫無知覺。(正所謂「對牛彈琴」,幸好我從來不是目標對象)
爾後我為一種革命性的改變而瘋狂,完全來自iPod,如隕石撞擊,才徹底知曉賈柏斯魅力何在。現在看起來,iPod似乎很過時,必須透過iTunes綁住某些設定,而且體積大又有點重量…..但不可思議的是,當初拿在手上的這台裝置,我確實感受到濃重的「人味」,或許是早期蘋果迷說的「Mac很人性化」。
復古被新潮的科技重新解釋
80年代末期以降,就一個青少年來說,手上有一款輕薄的SONY walkman已經是很大的奢侈,暫且不論磁帶的磨損與音質,我經常做的變態行為大概是極愛某首歌曲,便拿了空白錄音帶,AB兩面皆手工反覆地拷貝,又或者自製精選輯,從電台或自行選購的唱片,一首一首收錄,經常有的煩惱會是,要攜帶哪一張專輯出門,而忽然想聽某首歌曲的慾念燃起,又難以磨滅那股心焦。
雖然CD接續流行起來,但收聽移動裝置卻沒有跟著進步,MP3或者PDA盛行的短暫光陰,我又發懶並且排斥額外建立統整…於是逐漸忘卻一邊散步一邊躲進樂音歌曲的樂趣,痊癒未完全的憂鬱症大概也是原因。
總之在2004年「黃鶯鶯天籟之音演唱會」結束後,歌迷彼此交流的大量歌曲,幾百首歌與專輯名稱編列,標註喜好度、單首重複、單張專輯或全部歌曲循環、隨機DJ模式….這些iPod輕易解決。
復古被新潮的科技重新解釋,原來這些「概念」是可以被完美執行的,方向確立後,骨架又長出更豐盛血肉,自此色彩、影音、體積又一次次地進化,直到石破天驚的iPhone問世,以及放大版的iPad,看似雲霄飛車般的革命行為,我想起過往電影描繪的未來世界,其實不乏眾多先行者,但總要有個具有領袖魅力的自負者挑戰傳統,大膽撞擊,我首次正視賈柏斯的面容,他已是從病痛中逃脫的清瘦樣貌,說句實話,科技鉅子還不如宗教智者切合我對其印象。
蘋果的隱性階級的象徵
青少年時對於產品的想望,經由賈柏斯實現,更甚者是潛伏其中對行事的態度解讀,否定從來不會是個選項,要有浪漫熱血同時也要懂得承擔現實,任何事情都有可能,你盡力了嗎?你把油門踩到底了嗎?你敢挑戰精確完美嗎?
在著名的史丹佛演講中,學習與書法與系統字體的命定牽扯,我彷彿領略所謂簡單不簡單、極簡一點也不簡。我終於同意一種說法,名人演講是濃縮精華,但我不欣賞一切總是把它簡化為保持「絕對的正面能量」。
關於蘋果專門店,我僅去過香港見識,紐約除了擁有美麗的透明門面與迴旋梯、滿滿人潮多數戴著NY棒球帽以外,暫時看不出太大差異,大蘋果帝國在賈柏斯離世後依然壯大,win8的失敗讓我有了練習Mac的機會,卻像台灣農業社會般,對於蘋果的持續購買深感拮据不已,只能偶爾為之。
只要win8不存在,我還是個PC愛用者,而iPod的銷售再也沒有人關心,我因為拒絕任何事情都要被Mac壟斷,一直不願使用iPhone,蘋果的懸掛招牌竟然現世也能成為隱性階級的象徵,在這充滿精品時尚的第五大道上。
賈柏斯之於時代,永遠是傳奇,獻上小小的致意,零下六度的街,其實還是一陣燥熱。
∣ 訂房平台 ∣ 紐約如此精采,值得造訪!
∣ Agoda ∣ Booking.com ∣ Hotels.com ∣ KLOOK ∣ ezTravel 易遊網 ∣ HotelsCombined ∣ PChome旅遊 ∣
感謝閱覽!若您願意額外點讚鼓勵(至多5讚),那就真的太圓滿了~ 😉
∣ Google ∣ FB ∣ Twitter ∣ APPLE ID ∣ 皆可登入/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