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3 年 3 月 27 日
2012年的華語歌壇有林宥嘉高唱大小說家、這時期的天后蔡依林也參一腳使用的大藝術家的專輯概念,這使我想起幾年前一位爸爸同事談起他的五歲兒子,也不知道哪來的靈感,有一陣子很喜歡把物品都冠上「大」字,大電話、大牛仔褲、大三明治、大書包、大公車、大黑板、大鉛筆、大作業….突然間世界都變成king size…聽來雖莞爾,但在孩童的眼中之於成人世界,不論是大其份量或大其象徵,恐怕都來得誠實一點 - 多數時候我們並不尊重真實的「大」意,另一說我們早就過於浮濫使用,導致「大」愈來愈小,大成了無辜的諷刺或稚拙的修辭,好比說「喔,大學生啊、殺很大啊。」
這樣為文為題註解還是頭一遭,可能來自過往陰影,從那個八零年代的廣告時代出身的前輩們,總說我的東西令人看不懂,不夠淺顯、不夠普羅大眾,要有「廣告的語言思維啊」。我謹記在心並懷抱著失落的自信,當我還乖乖埋首於媳婦熬成婆的橫流中,才知道我早已被沖刷在悄悄升級的大廣告時代版本,那些堪稱硬體的觀念只適合在頒獎典禮的終身成就一類的橋段裡緬懷,誰都不願當那個誠實的孩子大聲疾呼:「嘿!你過時了!」
就這樣,彷彿被拋棄了,說是中國最後一個太監都不為過。
曾經天真地以為,廣告=創意=自由,偶有幾個同好和我一樣有過浪漫的錯誤理解,有時我們覺得可以在這當中實踐可能的理想、關於自我實踐的那種,曾幾何時物轉星移,不想用「自甘墮落」這般嚴重的字眼,但是就供需程度而言,是誰把持不住廣告的界線?其實沒有,我們都因為太窮困以至於為了生存「適度」出賣家當。
但這方面我始終是不成功的。
多年以前曾經上過一個素人配對的節目錄影,製作單位對生嫩的素人們(當然我也在其中)進行所謂的RE腳本、RE節目流程,製作人試圖引誘素人講出生活中比較刺激、比較有點的生活經驗,然後加以渲染,「待會瓜哥問你的時候你就這樣說」。素人就算帶有狐疑,仍然天真地應允,因為節目就是要這樣,要你怯生生、要你出點糗、要你被消費,達到所謂的節目效果,然後丟棄。
那時候我覺得素人們(當然我也在其中)就像一顆顆廉價柳丁,被製作人用簡易的設備迅速榨乾,以低成本集結成濃度極高的天然原汁,高價賣出去,素人(當然我也在其中)是不可被回收利用的廚餘,只有被分解消失的份。
後來我有時會繼續當柳丁、有時也會是搾取柳丁汁的人,和現在不同的是,隨著時光演進,柳丁們不再屈於被一次性地壓榨,柳丁們已經進化成會開口說話的柳丁,這和網路再興起以及我一向不甚認同的拜金青春偶像脫不了關係,柳丁們已經懂得販賣語言,懂得推銷自我,聒聒噪啼直到最後一刻。
另外有些厲害的柳丁已經擁有自己的農場了,種出不少深受大眾喜愛的口味,如果製作人想要收購、贊助商想要分一杯羹,就必須用一種平等的姿態與之交涉,值得高興的這是一個柳丁崛起的時代,值得悲哀的是我們愈來愈搞不清楚我們到底是否還擁有真實的柳丁以及柳丁汁?
「妳怎麼不試圖讓自己成為一顆受歡迎的柳丁?」
友人的意思是,我只是沒好好宣傳我的柳丁本質,而且太喜歡在自己農場種植冷僻實驗,否則私下的風涼諷刺、自虧瘋癲,何嘗不是一條另闢生路的人生希望?
也許吧,這些語言已經證實了原來在這個世代,也可以擁有成名一瞬,聽起來確實是誘人的,我心裡當然升起找顆漂亮柳丁出賣美色,我只需要幕後執筆鞭策那千篇一律的客戶需求即可,只是如此一來,不又陷入了一種工作狀態?然後看著其他的柳丁個體戶,那已被媒體訓練成擅用廣告詞彙的有素表現,我.們.還.需.要.廣.告.誰?
對於純粹的渴望像是突如其來直視純真兒童的雙眼,透過那清澈,在品嚐一道為電影而電影的電影、一段為歌唱而歌唱的歌唱、一篇為寫文而寫文的文字,一則為新聞而新聞的報導,沒有廣告雜質、天然的誠實才難得讓味蕾感受到片刻舒爽。
活在無孔不入的廣告時代裡,像是在彰顯我們有多貧窮般地,愈要浮誇才愈有機會提升曝光的百分比,我卻力求一種達達主義似的,默默懷抱一種復古憧憬,交給消極的機緣處理,期許有一天可以全身而退。
感謝閱覽!若您願意額外點讚鼓勵(至多5讚),那就真的太圓滿了~ 😉
∣ Google ∣ FB ∣ Twitter ∣ APPLE ID ∣ 皆可登入/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