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2 年 5 月 24 日
其實關於「蒙馬特的遺書」我僅止讀了一些片段。
來自大學同學偶然的過度恭維,說我文字某些掠影有些邱妙津或成瑛姝。(這譬如澎恰恰說陳亞蘭還蠻像奧黛莉赫本,只是俗了點的版本,那般)
說來慚愧我是不太讀書的,雖然曾在書店工作一年,當代文壇知名叱吒者卻不識幾名,彼時每日整書的日常勞務中,關於書寫巴黎者又更甚其數,多少人眼中的巴黎實在無法一一細數,唯蒙馬特讀留下一絲真實感,那裏沒有繁華沒有虛榮,也許可以說是前往成名前仆後繼的星光歌唱大道,追求理想澎湃願意委身於困苦的決心,然而現實不見得讓每個人都稱心,只好把畢卡索也曾在這裡賣畫掛在嘴邊,供奉永遠的藝術希望。
由於畫家村這個概念的分店形式實在太多,我的初次體驗反而是給了台中,因此踏入蒙馬特的第一瞬間竟然有些恍惚,這就是傳說中的老字號本店?幾代浪潮的畫家們在這裡販售繪畫技巧,經營不滅的觀光與創作之間的衝突。的確,論及生存一切就不會是美的,我聽說許久以前席德進先生也曾在蒙馬特為人速寫賣畫,生意頗好但是極不開心,如果沒有這段阻力會不會就沒有沈潛過後的水彩筆觸?
那辨識度極高、水彩水墨融合靜謐乾淨、當初在北美館初次接觸便著迷的畫風,原來那一眼那一畫已帶我至巴黎,有此天賦怎不令人嫉妒!
內心的激動當然淹沒在假日擠滿人潮的石子路上,壅塞之中不免拍照、不免挑選紀念品,和另一個外國女孩伸手觸碰同一張明信片時不免相視而笑,匆忙之中時間擠在一位老紳士小小的咖啡桌沿,他穿戴整齊舉止優雅,獨身一人擦拭細框眼鏡後重新戴上,隨著撿拾桌巾彎下的身軀,手背老邁的紋路和晶亮黑色皮鞋成了對比,待一切就緒,在這片吵雜中,一場「無論如何我要好好喝杯咖啡」的堅持就上演了,很有可能觀眾只有我一人,呼應導遊說的:巴黎人就是喜歡坐在戶外,面對街道對眼行人喝咖啡抽煙。
沒去考究席德進先生那幅巴黎鐵塔是否在描述冬日,姑且信之,而達利在這裡是確定的,著名雕塑作品是錯位的時間癱軟如流水,通告般的觀光客行程只得讓我從門縫裡免費參觀幾秒,瞪眼翹鬍似是從沒走遠,仍可與之對話般,離開之時我也想當個正經瘋子親口問他:你那邊幾點?
感謝閱覽!若您願意額外點讚鼓勵(至多5讚),那就真的太圓滿了~ 😉
∣ Google ∣ FB ∣ Twitter ∣ APPLE ID ∣ 皆可登入/註冊